新闻动态 NEWS

【争创三甲】大竹县人民医院骨科成功开展达州市首例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

2020-06-15 348
分享到:

 

近日,大竹县人民医院骨科团队成功完成达州市首例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不仅填补了大竹县骨科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也标志着大竹县人民医院骨科在肩关节疾病治疗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了解,患者吴某,女,62岁,2年前检查发现肾病综合症,开始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去年开始出现右肩关节疼痛,长期夜间疼痛到无法睡觉,且肩关节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梳头、穿衣服、吃饭等),只能靠止痛药临时缓解,并逐渐开始出现胃部不适。去年在大竹县人民医院检查后发现右肩巨大肩袖缺损、肱骨头缺血坏死,当时医生建议行右肩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但因对手术的恐惧以及其肾病综合症需继续治疗,又担心术后遗留肩关节功能障碍,她不愿“挨刀”,只能继续忍着疼痛。


做手术的心理阴影与不做手术的生活痛苦让患者内心受到极大地煎熬。忍受疼痛约1年后,患者因肩关节基本报废及夜间疼痛难以入睡,不得已在家属的带领下再次踏上了寻医道路。经多方面打听,了解到大竹县人民医院骨科左镇华主任是来自北京的专家,技术高超,能开展肩关节疾病相关手术,便慕名而来。入院后,左主任带领的关节外科团队对其进行了严密的检查,诊断其为右肱骨头缺血坏死伴骨性关节炎、右肩巨大肩袖缺损。通过周密的术前讨论,决定为其行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


经过术前评估及周密的术前准备,患者于2020年06月07日在全麻下行右肩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手术顺利。术中发现肩袖缺损、肱骨头坏死伴缺损;且反复被动活动肩关节,肩关节活动正常,未见脱位。术后第1天,患者即在医生及康复师的指导下行右肩被动及主动功能锻炼。对于本次手术,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特别是患者术后即感疼痛明显减轻,并能开始功能锻炼,她不由赞叹:“早知道我们大竹县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技术这么好,去年就该把手术做了。”


RTSA是“三甲”医院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大竹县人民医院“三甲”创建评审最关键的冲刺期,骨科团队成功开展达州市首例RTSA,不仅为严重肩关节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也进一步证实,目前医院的医疗技术已走在了县域医院前列,将为“三甲”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介绍,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高难度技术性的手术,是肩关节疾病治疗的“核武器”,可以说是有效治疗这类疾病的终极招数。过去40多年来,RTSA被认为是肩关节重建手术中最具影响力的技术革新之一。与传统的肩部关节置换不同,在反式全肩置换中,塑料杯和金属球被切换,金属球固定在肩胛骨上,塑料杯固定在肱骨的近端。反式全肩关节置换依赖于三角肌而不是肩袖,给臂提供动力和定位。这种手术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由欧洲医师设计,近10余年才在国内开展使用,目前国内能开展该技术的医院较少。该手术方式可应用于三角肌功能正常且肩胛盂骨质良好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后遗症(如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继发骨关节炎)、类风湿性肩关节炎、半肩关节置换术后翻修、肱骨近端骨肿瘤、并发严重肩袖缺损的骨性关节炎等肩关节损伤疾病,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


肩袖损伤是中老年常见疾病,多数患者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明显,伴或不伴肩关节活动受限,大部分肩袖损伤均可以早期通过关节镜手术治愈。现实中,大多数患者自以为是肩周炎,不到医院检查,自行口服止痛药、针灸、理疗、功能锻炼等治疗导致症状无明显好转,从而延误治疗时机,到后期无法通过手术修复,最终导致肩关节残疾。所以,一旦发现肩关节疼痛久治无效,请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对症施策,及时治疗,祛除病痛。